热电阻工作原理
尽管热电偶与热电阻作用相同都是测量物体的温度,但是他们的原理与特点却不尽相同。

热电阻工作原理(热敏电阻型号及参数)
1、热电偶分为八个不同的分度,分别为B,R,S,K,N,E,J和T,其测量温度的最低可测零下270摄氏度,最高可达1800摄氏度,其中B,R,S属于铂系列的热电偶,由于铂属于贵重金属,所以他们又被称为贵金属热电偶,热电阻工作原理,而剩下的几个则称为廉价金属热电偶;
2、热电阻一般采用Pt100,Pt10,Cu50,Cu100,铂热电阻的测温的范围一般为零下200-800摄氏度,铜热电阻为零下40到140摄氏度;3、应用温度范围不同:热电阻一般用于300度以下,热电偶一般用于300度以上;4、材质不同:热电阻一般为纯的金属电阻丝制成,热电阻工作原理,热电偶一般为两根不同材质的合金制成;5、信号不同:热电阻是电阻值与测量温度对应,热电偶是毫伏级信号与测量温度对应;6、接线(补偿)方式不同:热电偶需要专用的两线制补偿导线引出信号,热电阻一般是三根铜导线即可。
热敏电阻型号及参数
热电阻(如Pt100)是利用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制成的将温度量转换成电阻量的温度传感器。温度变送器通过给热电阻施加一已知激励电流测量其两端电压的方法得到电阻值(电压/电流),再将电阻值转换成温度值,从而实现温度测量。
热电阻和温度变送器之间有三种接线方式: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
二线制
如图1。变送器通过导线L1、L2给热电阻施加激励电流I,测得电势V1、V2。
计算得Rt:
由于连接导线的电阻RL1、RL2无法测得而被计入到热电阻的电阻值中,使测量结果产生附加误差。如在100℃时Pt100热电阻的热电阻率为0.379Ω/℃,这时若导线的电阻值为2Ω,则会引起的测量误差为5.3℃。
热电阻工作原理及简图
在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电力设备的温度测量,很多时候电力设备的温度参数是判断电力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那么我们一般是通过什么来测量的呢?测量的原理是什么呢?
在电力设备温度监测控制或者仪表温度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温度测量设备:热电阻和热电偶。
一,热电阻和热电偶的测量原理。
1、热电偶的测量原理。
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热电阻工作原理,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
热电偶由两根不同导线(热电极)组成,它们的一端是互相焊接的,形成热电偶的测量端(也称工作端)。将它插入待测温度的介质中;而热电偶的另一端(参比端或自由端)则与显示仪表相连。如果热电偶的测量端与参比端存在温度差,热电阻工作原理,则显示仪表将指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