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扫描伏安法
在图1c、d中,线性扫描伏安法,四种含有1.8MLiFSI盐的电解质进行了初步的氧化稳定性测试,其中低极性的醚表现出更好的高压性能。对Li||Al纽扣电池进行了欧姆降(IR)校正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图1c显示,DEE和DPE都表现出高达5.8V的稳定性,且阳极电流产生极少,而DME和DIG电解质分别从4.5V和4.1V开始显示出明显的氧化反应。更重要的是,将这四种电解质应用于Li||NCM811(1.6mAh/cm2)纽扣电池,在阴极CE方面产生了鲜明的差异(图1d)。1.8M的DPE电解质显示出99.92%的高平均效率,这在无氟溶剂的稀醚电解质中很少有报道。

线性扫描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测极化曲线)
与1.8MDME(98.54%)和基于DIG(98.72%)的电解质相比,DEE还显示出99.58%的改进的CE。在4.3V电压下对Li||NCM811纽扣电池进行的时间测量研究(图1e)发现DPE电解质的阳极漏电流最低(2.1μA),其顺序为DPE 在制造电极之前,首先评估了非活性成分,如集流体、粘结剂和导电碳在高电压下是否稳定。对各种成分进行了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循环伏安法(CV)测试。有趣的是,超级C65(SC65)比气相生长炭纤维(VGCF)引发了更多的电解液分解,线性扫描伏安法,这可能是因为它的比表面积更高。 VGCF粉末倾向于聚集成一组纤维。在基于浆料的电极中,大多数LNMO颗粒没有被VGCF连接,这严重阻碍了从活性材料到集流体的电子流。这种行为反映在使用VGCF的浆料基LNMO在全电池中的循环性能不佳。相比之下,在干法混合过程中施加的剪切力使纤维变直,而不会破坏它们形成一个"网络"。干法LNMO全电池,具有更均匀的碳分布,在C/10和C/3速率下都显示出更稳定的性能。有趣的是,由于其纳米团聚形态,与VGCF相比,干法电极中的SC65碳无法构建有效的电子渗流网络,而VGCF具有与纤维化PTFE粘结剂相似的纤维形态。因此,这项工作将着重于比较带有VGCF的干电极和带有SC65的浆料型电极。 传统上,新型电催化剂的筛选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循环伏安法”(CV)等技术,即在电极上施加不断变化的电压,并监测产生的电流。由于这种电流取决于电极上发生的氧化或还原速率,因此测量的电流读数可以用来确定电催化剂对电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然而,这些技术的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它们不能准确地记录电催化剂的“稳态”响应,因为它没有经历一个特定的施加电压足够长的时间来这样做。因此,经常会记录大量的高电流读数,这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催化活性,阻碍了高效电催化剂的发展和大规模工艺的推广。 在一项新的研究发表在《电化学学会的助理教授SengeniAnantharaj从早稻田大学,日本博士和他的合作者Subrata茶室CSIR-Central电化学研究所,印度,和Suguru野田佳彦教授从早稻田大学现在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演示了一种称为“采样电流伏安法”(SCV)的交替技术,线性扫描伏安法,作为在恒定稳态施加电压下电催化性能的更可靠的指标。线性扫描伏安法测极化曲线
线性扫描伏安法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