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存在一些缺点,如结构方面,高径比小,占地面积较大。UASB在增加截面积的放大方式难以在大规模反应器中实现均匀布水。UASB三相分离稳定操作较为困难,在操作方面,UASB启动时间较长,液体上升流速小,液-固混合较差,负荷较高时,污泥量流失,易造成有毒,难降解化合物,非活性物质的吸附和积累。因此,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第三代生物厌氧处理工艺,包括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UBF)等。其共同特点包括:

生物厌氧处理技术的共同点(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特点)
1.微生物均以颗粒污泥固定化方式存在于反应器中,反应器单位容积的生物量更高。
2.能承受更高的水力负荷,并具有较高的有机污染物净化效能。
3.具有较大的高径比,一般5-10以上。
4.占地面积小,动力消耗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