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氯气安全规程,以及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主要内容一览

氯气安全规程(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
184消毒液对人体有危害吗
经常接触84消毒液对人体有害处: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对皮肤有腐蚀作用,伤害皮肤。
2、84消毒液具有漂白作用,皮肤长期接触侵蚀皮肤。
3、84消毒液中的氯气具有刺激性的气味,浓度大会引起氯气中毒。
4、经常用手接触84消毒液的工人,会导致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iknow-pic.cdn.bcebos.com/0ff41bd5ad6eddc4f790a3e736dbb6fd526633b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ff41bd5ad6eddc4f790a3e736dbb6fd526633b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一、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后: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吸入氯气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3、眼睛接触后: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4、用手直接接触84消毒液,可戴手套。
二、泄漏应急处理
1、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2、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3、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84%E6%B6%88%E6%AF%92%E6%B6%B2/2512538?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84消毒液

氯气安全规程(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
2次氯酸钠是危险品吗
次氯酸钠是危险化学品。
1、危险性类别:腐蚀品。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吸收。
3、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放出的氯气有可能引起中毒。
4、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
5、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有致敏性。
次氯酸化学式HClO,结构式H-O-Cl,仅存在于溶液中,浓溶液呈黄色,稀溶液无色,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极不稳定,是很弱的酸,比碳酸弱,和氢硫酸相当。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漂白作用,它的盐类可用做漂白剂和消毒剂,次氯酸盐中最重要的是钙盐,它是漂白粉(次氯酸钙和碱式氯化钙的混合物)的有效成分。
扩展资料
(一)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二)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2、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运输危险品提前3天申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氯酸钠
3工业次氯酸钠的浓度是多少
一级工业次氯酸钠的浓度是13%,二级工业次氯酸钠的浓度是10%。
次氯酸钠溶液应采用最大容量为450L的塑料桶、最大容量为60L的塑料罐和最大净重为60kg的由塑料瓶和纤维板箱(包括瓦楞纸箱)组成的组合包装进行包装。
如果盛装次氯酸钠溶液的包装由于内装物释放氯气(由于温度增加或其它原因)而产生较高的压力时,可在容器上安装一个通气孔。但释放的氯气不应因其排放量过大而造成危险,否则内装物的量应加以限制。对拟运输的包装,通气孔应设计成保证在正常的运输条件下防止液体的泄漏和外界物质的渗入。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氯酸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氯酸钠溶液包装要求
4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乙炔气瓶库房与生活区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5米。
乙炔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第五十八条乙炔瓶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九条运输、储存和使用乙炔瓶的单位必须加强对运输、储存和使用乙炔瓶的安全管理,并做到:
1、有专职人员负责乙炔瓶的安全工作;
2、根据本规程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3、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4、定期对乙炔瓶的运输(含装卸、押运、驾驶)、储存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实际操作培训。
第六十条运输乙炔瓶的车、船和储存、使用乙炔瓶的场所,应符合公安和交通部门的规定。汽车运输乙炔瓶时,还应遵守JT3130《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规定。
储存、使用乙炔瓶的场所还应按照GBJ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配置灭火器材,但不得配置和使用化学泡沫灭火器。乙炔瓶瓶库的设计和建造,应符合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50031《乙炔站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运输、储存和使用乙炔瓶时,应避免烘烤和曝晒,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40℃。不能保证时,应采取遮阳或喷淋措施降温。
第六十二条运输和装卸乙炔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运输车、船要有明显的危险物品运输标志;严禁无关人员搭乘;必须经过市区时,应按照当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路线和时间行驶;
2、运输车、船严禁停靠在人口稠密区、重要机关和有明火的场所;中途停靠时,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不得同时离开;
3、不应长途运输装有乙炔气的乙炔瓶;
4、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和倒置;
5、吊装乙炔瓶应使用专用夹具,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
6、应带好瓶帽。立放时,应妥善固定,且厢体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二;横放时,乙炔瓶头应方向一致,且堆放高度不得超过厢体高度;
7、装卸现场严禁烟火,必须配备灭火器。
第六十三条储存乙炔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使用乙炔瓶的现场,乙炔气的储存量不得超过30m3(相当5瓶,指公称容积为40L的乙炔瓶,下同);
2、乙炔气的储存量超过30m3时,应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隔离出单独的储存间,其中一面应为固定墙壁;乙炔气的储存量超过240m3(相当40瓶)时,应建造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储瓶仓库,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否则应以防火墙隔开;
3、乙炔瓶的储存仓库或储存间,应避免阳关直射,并应避开放射性射线源,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4、乙炔瓶的储存仓库或储存间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等设施,不得有地沟、暗道和底部通风孔,并且严禁任何管线穿过;
5、乙炔瓶的储存仓库或储存间应有专人管理,并设置“乙炔危险”“严禁烟火”的标志;
6、空瓶与实瓶应分开、整齐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7、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及易燃物品同室储存;
8、乙炔瓶储存时,应保持直立位置,且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9、乙炔瓶不得储存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扩展资料: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第六十四条使用乙炔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使用前,应对钢印标记、颜色标记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乙炔瓶不准使用;
2、乙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高空作业时,此距离为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距离);
3、乙炔瓶使用时,必须直立,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
4、乙炔瓶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或有放射性射线源的场所使用;
5、乙炔瓶严禁敲击、碰撞,严禁在瓶体上引弧,严禁将乙炔瓶放置在电绝缘体上使用;
6、应采取措施防止乙炔瓶受曝晒或受烘烤,严禁用40℃以上的热水或其他热源对乙炔瓶进行加热;
7、移动作业时,应采用专用小车搬运,如需乙炔瓶和氧气瓶放在同一小车上搬运,必须用非燃材料隔板隔开;
8、瓶阀出口处必须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正常使用时,减压器指示的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放气流量不得超过0.05m3/h?L。如需较大流量时,应采用多只乙炔瓶汇流供气;
9、乙炔瓶使用过程中,开闭乙炔瓶瓶阀的专用搬手,应始终装在阀上。暂时中断使用时,必须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乙炔瓶瓶阀,严禁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开、闭乙炔瓶瓶阀;
10、乙炔瓶使用过程中,发现泄漏要及时处理,严禁在泄漏的情况下使用;
11、乙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
第六十五条使用乙炔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对瓶阀、易熔合金塞等附件进行修理或更换,严禁对在用乙炔瓶瓶体和底座等进行焊接修理。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