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林试剂成分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反应实质上是:Cu(OH)2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成分(斐林试剂成分具有氧化性)
新配置的斐林试剂是氢氧化铜溶胶,斐林试剂成分,可溶性还原糖中含有醛基(-CHO)具有弱还原性,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可与氢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Cu2+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氧化亚铜)
如果不用斐林试剂,采用班氏试剂也可以出现颜色变化。
再有有机化学中做的银镜反应也可以证明还原糖的还原性。
扩展资料:
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性糖还原为氧化亚铜。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在与脂肪醛或还原性糖共热时,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黄色→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成分具有氧化性
2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试剂以及作用
8.斐林试剂: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9.卡诺氏液: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还能够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
10.龙胆紫溶液: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液着色,龙胆紫溶液将染色体染成深蓝色。
11.氯化钙:增强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可用于基因工程。
12.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
双缩脲试剂
6.斐林试剂是用质量浓度为0.1克每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克每毫升的硫酸铜溶液,斐林试剂成分,混合产生氢氧化铜,再与还原糖反应,在水浴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注意,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
7.检测还原糖一般用梨或者苹果的匀浆,要用浅色的。用浅色的原因是避免颜色反应,导致结果发生遮盖。
8.检验脂肪,加入苏丹Ⅲ染液,再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斐林试剂成分,可以观察到呈橘黄色的脂肪颗粒。脂肪鉴定的材料一般用花生。
9.检验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入A液,摇匀,再加入B液,摇匀。此过程不需要加热,最后会观察到紫色反应。
10.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斐林试剂成分,叫做结合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