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鼎商环保网!

扫码关注

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地埋污水处理设备

鼎商环保网
微信扫码关注

液氨蒸发器(氨水蒸发器)

作者:投稿用户     更新时间:2025-11-09     热度:259
内容摘要:液氨蒸发器(氨水蒸发器)液氨蒸发器液氨蒸发器液氨蒸发器常用的有蒸汽列管式,蒸汽水浴式,电热水浴式,温水循环式。1.蒸汽列管式,采用蒸汽直接气化的方式,效率高,体积小,气化量大,特别适合用于用氨量大的场合。2.蒸汽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液氨蒸发器的问题,以及和氨水蒸发器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主要内容一览

液氨蒸发器(氨水蒸发器)

液氨蒸发器(氨水蒸发器)

1氨压缩机中蒸发器中冰盐水液位低怎么办

调整两台蒸发器的液位。氨压缩机中蒸发器中冰盐水液位低应调整两台蒸发器的液位,确保其处于合适的高度。液氨在蒸发器壳程进行蒸发。氨冷冻机是压缩燕气冷冻机的一种。由反应器、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氨冷凝器、氨过冷器及氨储罐几个部分组成

液氨蒸发器(氨水蒸发器)

液氨蒸发器(氨水蒸发器)

2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是在哪里

2.液氨蒸发过程需要用到液氨蒸发器。然而现有液氨蒸发器的结构设计存在不足,一方面液氨受热面积较小,液氨的蒸发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如果停车时装置内的液氨无法全部排尽,极易导致装置内的列管冻裂,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液氨蒸发器,可有效提高液氨蒸发效率,且装置使用效果好。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液氨蒸发器,包括底座,所述液氨蒸发器还包括:

6.壳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带有进液口的封头,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水口,并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构成蒸气于所述壳体内的流通;

7.布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具有若干通孔的布液板,以及对应于各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布液板下方的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布置的若干布液管,且各所述布液管与相对应的各所述通孔相连通,以构成对氨水气液的均匀分布;

8.蒸发室,与各所述布液管相连通,且位于各所述布液管的下方,并于所述蒸发室底部连通有穿经所述壳体底部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上设有控制

9.换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布液管交错布置的循环水管,以及连接于各所述布液管和所述循环水管之间的若干散热翅片;

10.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室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连通有穿经所述布液板和所述封头的氨气出口管,用于构成对蒸发室内的氨水气液的分离。

11.进一步的,各所述通孔均匀布设于所述布液板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管包括与各所述布液管平行设置的多个直管,以及连通两两所述直管之间的多个弯管,且各所述直管交错布置于各布液管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管包括环所述壳体的轴向盘旋上升设置的外螺旋管,以及设于所述外螺旋管内、与所述外螺旋管同轴设置的内螺旋管,所述外螺旋管介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布液组件之间,所述内螺旋管穿梭于所述布液组件内。

14.进一步的,各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散热翅片两两交错布置。

15.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各所述布液管平行布置。

1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各所述布液管和所述循环水管的固定件。

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固定板,且各所述布液管和所述循环水管穿经两所述固定板设置。

19.进一步的,两所述固定板均镂空设置。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氨蒸发器,设置布液组件、蒸发室和换热组件,可增加通过布液组件进入蒸发室的液氨的受热面积,使液氨受热更加均匀,可有效提高液氨蒸发效率。同时,在蒸发室底部设置延伸至壳体外的排液管,可将停车时装置内的液氨全部排尽,避免因循环水管内的水未彻底排出而冻裂循环水管,有效提高装置使用效果。

22.其中,设置换热组件,可通过蒸气对循环水管进行加热,避免液氨蒸发过程中,各布液管周围温度骤然降低,而使接近于各布液管的循环水管内部结冰,影响循环水管的使用,降低液氨蒸发效率。散热翅片有利于提升各布液管、循环水管和蒸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使各个布液管之间受热均匀,进一步降低循环水管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23.(2)通过将各通孔均匀布设于布液板上,即将各布液管均匀排布,利于各布液管受热均匀,及均匀分布液氨。

24.(3)循环水管的各直管和各布液管交错设置,利于各布液管受热均匀,并减弱各布液管周围因温度骤然降低而对循环水管的影响。

25.(4)循环水管设置为外螺旋管和内螺旋管,利于各布液管受热均匀,并减弱各布液管周围因温度骤然降低而对循环水管的影响。

26.(5)散热翅片两两交错布置,利于各布液管、循环水管和蒸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利于进一步促进液氨均匀受热。

27.(6)气液分离器与壳体同轴设置,利于壳体内部结构的设置和安装,易于装置的实现,同时,可促进液氨受热蒸发的效果。

28.(7)气液分离器与各布液管平行布置,更进一步的优化了壳体内部结构的设置,易于装置的组装实现,同时,促进液氨受热蒸发。

29.(8)通过在各布液管和循环水管之间设置固定件,可提高各布液管和循环水管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利于降低装置使用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即利于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30.(9)将固定件设置为沿壳体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可对蒸气于装置内的流通形成缓冲作用,利于蒸气与各布液管及循环水管之间的热量交换;并将各布液管和循环水管穿经两固定板设置,可进一步提高装置内部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1.(10)固定板镂空设置,可使固定板对蒸气形成缓冲作用的同时,利于蒸气在装置内部的流通。

附图说明

3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液氨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5.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循环水管的其一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循环水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布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底座;2、壳体;201、排水口;202、进气口;203、出气口;

42.3、封头;301、进液口;4、布液板;401、通孔;402、布液管;

43.5、蒸发室;501、排液管;502、控制阀;6、循环水管;601、直管;602、弯管;603、外螺旋管;604、内螺旋管;

44.7、气液分离器;701、氨气出口管;8、进液缓冲件;801、漏孔;

45.9、散热翅片;10、固定件;1001、镂空部;1002、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9.本实施例涉及的液氨蒸发器,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的壳体2,壳体2的顶部设有带有进液口301的封头3,壳体2的底部设有排水口201,并于壳体2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气口202和出气口203,以构成蒸气于壳体2内的流通。

5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壳体2之外还设有未在图中示出的常规的蒸气发生器,蒸气发生器经由进气口202和出气口203,而与壳体2相连通,以构成蒸气的循环回路。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未提及的液氨蒸发器的各结构,均可参照现有技术中液氨蒸发器的常见结构部分,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51.为实现液氨的均匀布液,如图1、图4及图6所示,上述的液氨蒸发器还包括布液组件,布液组件包括设于壳体2内的具有若干通孔401的布液板4,以及对应于各通孔401,设于布液板4下方的沿壳体2高度方向布置的若干布液管402,且各布液管402与相对应的各通孔401相连通,以构成对氨水气液的均匀分布。并优选的,各通孔401均匀布设于布液板4上,即将各布液管402 均匀排布,利于各布液管402受热均匀,及均匀分布液氨。

52.值得提及的是,如图1及图2所示,位于布液组件的上方,于下述的氨气出口管701上增设了进液缓冲件8,该进液缓冲件8的底部设有环壳体2轴向间隔布置的漏孔801,且进液缓冲件8的底部下凹成型有凹槽,各漏孔801开设于凹槽上,以于液氨进入布液组件之前进行初步分液,便于后续液氨于布液板4上的均匀分布。

53.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上述的液氨蒸发器还包括与各布液管402 相连通

的蒸发室5,且蒸发室5位于各布液管402的下方,并于蒸发室5底部连通有穿经壳体2底部的排液管501,排液管501伸出壳体2的一端上设有控制阀502,以可将停车时装置内的液氨全部排尽,避免因循环水管6内的水未彻底排出而冻裂循环水管6,提高装置使用效果。

54.参照图1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氨蒸发器还包括换热组件,具体的,换热组件包括与布液管402交错布置的循环水管6,以及连接于各布液管402 和循环水管6之间的若干散热翅片9。可以作为理解的是,于壳体2外设置有常规的水加热器,水加热器和循环水管6相连通,然,水加热器并未在图中示出。此处,通过设置换热组件,可通过蒸气对循环水管6进行加热,避免液氨蒸发过程中,各布液管402周围温度骤然降低,而使接近于各布液管402的循环水管6内部结冰,影响循环水管6的使用,降低液氨蒸发效率。

55.同时,散热翅片9的设置,有利于提升各布液管402、循环水管6和蒸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使各个布液管402之间受热均匀,进一步降低循环水管 6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促进各布液管402、循环水管6和蒸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如图3所示,各散热翅片9沿壳体2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散热翅片9两两交错布置。

56.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循环水管6包括与各布液管402平行设置的多个直管601,以及连通两两直管601之间的多个弯管602,且各所述直管601交错布置于各布液管402之间,以利于各布液管402受热均匀,并减弱各布液管402周围因温度骤然降低而对循环水管6的影响。

57.并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前述结构外,如图5所示,循环水管6还可以使用另一种结构形式,同样,可实现前述效果,具体为,循环水管6包括环壳体2的轴向盘旋上升设置的外螺旋管603,以及设于外螺旋管603内、与外螺旋管603同轴设置的内螺旋管604,外螺旋管603介于壳体2与布液组件之间,内螺旋管604穿梭于布液组件内。

58.基于对上述两种循环水管6结构设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理解,循环水管6 和各布液管402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即可,同时,可以深层次理解的是,上述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阐述的外螺旋管603和内螺旋管604,起结构即可为等直径的螺旋设置,亦可为变直径的螺旋设置,并且外螺旋管603 和内螺旋管604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意在提升循环水管6 和各布液管402之间的热交换效果,以及装置的使用效果。

59.于此之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液氨蒸发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7的一端与蒸发室5相连通,气液分离器7的另一端连通有穿经布液板4和封头3的氨气出口管701,用于构成对蒸发室5内的氨水气液的分离。作为进一步的设置,气液分离器7与壳体2同轴设置,以利于壳体2内部结构的设置和安装,易于装置的实现,同时,可促进液氨受热蒸发的效果。并作为更进一步的设置,气液分离器7与各布液管402平行布置,以更进一步的优化壳体2的内部结构。

60.此处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未述及的气液分离器7的结构构造,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氨分离器的结构构造,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61.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7所示,上述的壳体2内设有用于固定各布液管402和循环水管6的固定件10,以提高各布液管402和循环水管6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利于降低装置使用过程中的震动和噪音。

62.其中,固定件10为沿壳体2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固定板,且各布液管 402和循环水管6穿经两固定板设置,即可对蒸气于装置内的流通形成缓冲作用,利于蒸气与各布液

管402及循环水管6之间的热量交换,又可进一步提高装置内部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并优选的,两固定板均镂空设置,可使固定板对蒸气形成缓冲作用的同时,利于蒸气在装置内部的流通。

63.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各布液管402、循环水管6和两固定板之间的匹配,两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可供各布液管402和循环水管6穿经的贯穿孔1002;且作为优选的,两固定板因镂空而形成有镂空部1001,两固定板的镂空部1001错位布置,以利于缓冲蒸气的流速。

6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液氨蒸发器在使用时,先于壳体2内通入蒸气,再于循环水管6内通入热水,然后将液氨经由进液口301被输送至进液缓冲件8上进行初步分液,而后经由布液组件再次分液,以使液氨均匀分布并均匀受热的同时,将液氨输送至蒸发室5,再次进行蒸发处理,最后经由气液分离器7处理,并从氨气出口管701排出而进入下一道工序。

6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液氨蒸发器,设置布液组件、蒸发室5和换热组件,可增加通过布液组件进入蒸发室5的液氨的受热面积,使液氨受热更加均匀,可有效提高液氨蒸发效率。同时,在蒸发室5底部设置延伸至壳体2外的排液管 501,可将停车时装置内的液氨全部排尽,避免因循环水管6内的水未彻底排出而冻裂循环水管6,有效提高装置使用效果。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安全阀复位需多长时间">3安全阀复位需多长时间

安全阀复位需2分钟时间。操作工在进行液氨蒸发器排油水时,氨排液蒸发器安全阀起跳,操作工立即关闭液氨蒸发器排放阀,2分钟后安全阀复位,恢复正常状态。

4氨水蒸发器气化能力降低的原因

氨蒸发器液位低限。经询问氨水蒸发器制作商得知,此设备气化能力降低的原因为,氨蒸发器液位低限、氨冷凝温度较高时,加液氨阀开得过大,使进入氨蒸发器的液氨被气化而形成大量的气泡向上溢导致。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液氨蒸发器(氨水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