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光谱仪
CSST巡天光学设施责任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詹虎介绍说,太赫兹光谱仪,CSST主要分成两部分即“平台段”与“光学设施段”,前者其实就是CSST的“资源舱”,负责为其太空飞行提供动力,后者则是CSST主体载荷,包括5台观测设备,即巡天模块、太赫兹模块、多通道成像仪、积分视场光谱仪和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

太赫兹光谱仪(太赫兹光谱仪技术)
正如其名字所表明的那样,CSST的主要使命是“巡天观测”,也就是对天体进行普查,能够清晰、精细地观察到成千上万的星系,带来全景式宇宙高清图,因此该望远镜占据最主要观测时间的是巡天模块。据詹虎透露,“巡天观测”约占CSST运行时间的70%。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然介绍,为了保障“巡天观测”成像质量和能够接收广阔视场的信息,CSST巡天模块安置了30块探测器,总像素达到25亿。其中18块探测器上设置有不同的滤光片,这使得它可以获得宇宙天体在不同波段的图像,太赫兹光谱仪,留下彩色的宇宙样貌;另外12块探测器则用于无缝光谱观测,每次曝光可以获得至少1000个天体的光谱信息。在整个巡天周期里,太赫兹光谱仪,巡天模块将会覆盖整个天空面积的40%,积累获得近20亿星系的高质量数据。
太赫兹光谱仪技术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2日讯曾经,国内宽频太赫兹技术研究团队为了开展光学测试,从日本进口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晶体,售价高达6万元。如今,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等国内外十余家高校院所使用的DSAT晶体变成了“青岛造”——历经10余年攻关,青岛大学滕冰教授团队实现了DAST晶体材料的自主可控制备,生长出目前国内最大尺寸(25mm×22mm)DAST晶体,仅次于瑞士彩虹光电公司的28mm×28mm晶体。
近日,滕冰团队主持的“高性能DAST太赫兹晶体和中远红外晶体的材料设计、制备技术与核心器件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在此支持下,该团队将在晶体尺寸、制备效率上寻求进一步突破,为我国抢占宽频太赫兹技术“赛道”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太赫兹光谱仪作用
CSST巡天光学设施责任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詹虎介绍说,CSST主要分成两部分即“平台段”与“光学设施段”,前者其实就是CSST的“资源舱”,负责为其太空飞行提供动力,后者则是CSST主体载荷,包括5台观测设备,即巡天模块、太赫兹模块、多通道成像仪、积分视场光谱仪和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
正如其名字所表明的那样,CSST的主要使命是“巡天观测”,也就是对天体进行普查,能够清晰、精细地观察到成千上万的星系,带来全景式宇宙高清图,因此该望远镜占据最主要观测时间的是巡天模块。据詹虎透露,“巡天观测”约占CSST运行时间的70%。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然介绍,为了保障“巡天观测”成像质量和能够接收广阔视场的信息,CSST巡天模块安置了30块探测器,总像素达到25亿。其中18块探测器上设置有不同的滤光片,这使得它可以获得宇宙天体在不同波段的图像,留下彩色的宇宙样貌;另外12块探测器则用于无缝光谱观测,每次曝光可以获得至少1000个天体的光谱信息。在整个巡天周期里,巡天模块将会覆盖整个天空面积的40%,太赫兹光谱仪,积累获得近20亿星系的高质量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