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探针显微镜
1、分辨率高,电子探针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μ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电子探针显微镜,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电子探针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镜的发展)
2、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常用于观察那些用普通显微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物质结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也能与X射线衍射仪或电子能谱仪相结合,构成电子微探针,用于物质成分分析;发射式电子显微镜用于自发射电子表面的研究。
缺点:
1、在电子显微镜中样本必须在真空中观察,因此无法观察活样本。随着技术的进步,环境扫描电镜将逐渐实现直接对活样本的观察;
2、在处理样本时可能会产生样本本来没有的结构,这加剧了此后分析图像的难度;
3、由于电子散射能力极强,容易发生二次衍射等;
电子探针显微镜的发展
摘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实验室于1996年引进了美国DigitalInstrument公司的NanoScopeIIIaSPM,并建成了磁力显微镜(MFM)&原子力显微镜(AFM)实验室。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作为对外服务,做了大量的凝聚态材料表面形貌的AFM采图和表征。在采图过程中,感动于凝聚态材料微小表面上的“美景”,自然地把以黄金分割为核心的美学原则,电子探针显微镜,如色彩美、架构平直、完整、对称等用于AFM采图,使形貌图自然、和谐。特别高兴的是发现了黄金分割也能运用于形貌图和立体图,使之鲜明、美观,从而在真实的基础上使凝聚态材料表面形貌的表征赏心悦目。文章还简略介绍了NanoScopeIIIaAFM的采图操作,在大量检测中逐步建立的采图规范,几种图像处理方法,最后对AFM采图的真实性作了讨论。
电子探针显微镜英文
1959年10月1日,北京展览馆中央大厅排起了一条长队,人们怀着好奇心耐心地等待着,只是为了看一看电子显微镜下蚊子翅膀上的“汗毛”是什么样子。这一幕至今仍旧让姚骏恩难以忘怀。
当天人们用来观看“蚊子翅膀上的汗毛”的显微镜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XD-100型电子显微镜,是由姚骏恩主持设计、研制的。这项成果被列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从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的一个标志,此后我国在该领域不断取得更高水平的成就,而姚骏恩也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科研人生。
姚骏恩
1932年,“一·二八”淞沪大战前夕,姚骏恩一家从上海闸北宝山路逃难至附近的“法租界”居住,是年4月9日,姚骏恩在那里出生。
姚骏恩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度过的,他读小学时“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姚骏恩一家被迫再次迁到“法租界”居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一天,正在家中的姚骏恩突然听见了一声巨响,然后眼前一片火光,哭声震天。他和哥哥姚骏发急忙跑出去看,才知道是日本两架军用飞机演习相撞,飞机坠落在离他家仅二十多米处,造成了几十间楼房倒塌,他家弄堂对面房子的后半部已成一片瓦砾。那时,日本飞机经常在大中城市狂轰滥炸,而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在“航空救国”的思想下,他在1949年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电子探针显微镜,以及清华大学、大连大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