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显微镜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双光子显微镜,5月31日,北京大学发布了研制的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该技术由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动态成像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工学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发而成。

双光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该计划于三年前启动,并入选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双光子显微镜,获得7200万元的经费支持。
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重量仅为2.15克,适合佩戴在小动物头颅窗上,实时记录数十个神经元、上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脑计划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记录技术、刺激技术、分析技术、以及各种技术在脑功能和行为发面的应用;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则在记录层面改变了观察生物自由活动中的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方式。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今年2月27日,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项目成功入选。运用微电子、微光学和超快激光等技术,在高时空分辨在体成像系统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技术革新,成功研制出2.2克微型化可佩戴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记录了悬尾、跳台、社交等自然行为条件下,小鼠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高速高分辨图像。
荧光分子:微观世界的眼睛
打造用于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的研究工具,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脑科学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如何打破尺度壁垒,整合微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与大脑整体的活动和个体行为信息,是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就已成形。荧光分子同时吸收2个长波长的光子,在经过一个很短的所谓激发态寿命的时间后,发射出一个波长较短的光子,就能完成对神经细胞“看”的过程。
双光子显微镜与共聚焦显微镜的差别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作为空间站货物和补给运输平台,具备开展近地空间搭载试(实)验的能力。2021年11月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基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平台搭载科学技术试(实)验和应用项目征集和遴选活动,并在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上搭载了澳门学生科普卫星、空间氢氧燃料电池、双光子显微镜等多个项目,取得了良好应用效益。目前,双光子显微镜,中国空间站已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天舟货运飞船将以平均每年1至2艘的频度实施发射。为充分利用天舟货运飞船资源,进一步发挥载人航天工程综合效益,促进空间技术创新研究和航天高科技人才培养,双光子显微镜,现开展第二轮基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平台搭载的科学技术试(实)验和应用项目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