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里效应
在TyreReviews的空滤测试中,文丘里效应,他使用了全新的原厂空滤作为基准,而参与测试的高流量空滤则包括了新、旧两款出品自K&N的高流量空滤,以及一个带有文丘里效应的碳纤维“冬菇头”(文丘里效应指的是,通过管路变径,使空气在内部形成更大压力,理论上可以增加进气量)。除了这些改装高流量空滤外,海外媒体还测试了完全不使用空滤时的动力表现。同时为了使数据更具参考性,此次空滤测试还分别基于自然吸气发动机以及涡轮增压发动机进行了两组测试。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不同空滤在自然吸气发动机上的动力差异,测试车型为配有4.0LV8自吸发动机的E92M3。

文丘里效应(文丘里效应和伯努利原理的区别)
在经过了5轮的测试后,结果如上图所示,在使用全新的原厂空滤状态下,E92M3拥有384.48马力以及395.18牛·米的扭矩。而在安装了全新K&N空滤后,动力输出略微下降到了384.20马力,但扭矩却来到了405.36牛·米。
文丘里效应和伯努利原理的区别
其实就某种意义来说,正式名称为“文丘里效应”(Venturieffect)的地面效应一直都存在,但仅是被FIA限制使用方式而已,依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赛车以高速在地面行驶时一定会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将地面效应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一直是工程师的目标之一。
为了让赛车活用地面效应,文丘里效应,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赛车底盘制造出让气流有效通过的管道,让赛车底部形成近似真空的状态,比通过使用自由流(free-streamflow)、外观极为精细繁密的各种空力套件更有效率。如同车迷们近年来所见,虽然一路演变的2017年规则赛车在这段期间里不断写下各赛道的单圈纪录,不过制造的乱尾流也让后车难以贴近,进而让缠斗率大幅降低。
要正式说明地面效应的解封,我们就得回顾F1在1977-1982年间的地面效应时代,以及在封印地面效应后的赛车演进。
文丘里效应动画演示
文丘里管是根据文丘里效应研制开发的一种节流式流量传感器,是一种标准节流装置。文丘里管按结构分为标准文丘里管和通用文丘里管。
文丘里管
经典文丘里管又叫古典文丘里管,但是部分人也习惯称之为标准文丘里管。其原理:当介质充满管道的流体,当它流经管道内的节流件时,流速将在文丘里管喉颈处形成局部收缩,因而流速增加,文丘里效应,静压力降低,于是在节文丘里管喉颈前后便产生了压差。流体流量愈大,产生的压差愈大,这样可依据压差来衡量流量的大小。这种测量方法是以流动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和伯努利方程(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
通用文丘里系列流量传感器除了继承了标准文丘里管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压损小,所需前直管道短等优点,还具备自身装置小,防堵的优点。可用于两向流,混相流,低流速、大管径,文丘里效应,异形管道等复杂流量问题的测量。

